殡仪人员 卫生防疫基础知识-怀思堂购墓网
华人怀思堂
010-69755950
Banner
 
   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

殡仪人员 卫生防疫基础知识

     

  殡仪场所是遗体的处理的特殊性公共场所,是人群的主要聚集地之一。在卫生防疫方面,殡仪场所与普通公共场所相比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因素。

  因为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,殡仪场所除了具有一般的传染源外,还具有遗体这种特殊的传染源:在传播途径上,接触遗体或遗物的殡仪服务人员经常将自己暴露在不利的环境中;在易感人群这个环节中,特别是丧亲者的身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创伤,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明显下降,属于易感人群。所以,殡仪场所的卫生防疫任务更加繁重。

  加强殡仪场所的卫生防疫,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,应用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,进行殡仪场所的卫生监督、检测、预防、消灭疾病,改善卫生状况,提高我国不同殡仪场所的卫生防疫和安全文明水平,控制患有各类传染病死亡遗体的致病菌传播和扩散,保障广大殡葬职工、用户和送葬人群的身体健康是殡葬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责。

  通常预防传染病都要从3个方面着手,一是消灭和控制传染源;二是切断传播途径;三是保护易感人群。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消、杀、灭工作,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殡仪场所的致病菌来源及主要传播途径。

  殡仪场所致病菌的来源

  概括起来,在殡仪场所,致病菌的来源主要有5个方面。

  1.遗体携带

  遗体是特殊的生物污染源,危害人类的多种细菌、病毒、霉菌、病原性寄生虫等都滋生寄存其中。据美国文献报道,遗体中仅肠道菌科埃氏大肠菌类的沙门氏杆菌就高达1000多个菌种,其中有许多种为致病菌。遗体中细菌、病毒、霉菌和病原性寄生虫的种类,几乎多得人工整理不过来的程度。

  从环境医学角度看,遗体是一个“病菌库”,能传播疾病甚至发生瘟疫。假如在中心城市任遗体曝于街头,那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历史上

  一次次大的瘟疫迅速蔓延很多都是遗体的生物污染结果。现代特大自然灾害后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遗体生物污染事件。近几年,非典型肺炎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患者的遗体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。

  2.遗物携带

  遗物是逝者生前遗留下来的物品,这些物品大多是逝者生前用过的粘有病原微生物东西。当遗物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拿到殡仪场所处理时,就能带入致病菌。

  3.用户携带

  在用户中,有一部分是带病者或带菌者,通过说话、咳嗽、达喷嚏、吐痰,或者通过带菌的手触摸门把手、水龙头等公共物件,都可以将病原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或物品上,继而传染给其他用户或殡仪服务人员。

  4.职工携带

  殡葬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本身也带有一些病原微生物,在开展殡仪服务活动时,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,很容易污染环境或物品,间接地传播传染病。

  5.设备和工具携带

  对于重复性使用的遗体接运、储存、处理等设备和工具,如果不消毒灭菌、或者消毒不及时、不彻底都会将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间接地带入人群中,产生危害。

     
拨打电话 班车预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