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墓地的需求量从市场表现来看,我国死亡人数呈现不断增长态势,而公墓数量增长缓慢,2010 - 2019 年间,全国公墓数量仅增加 123 个,公墓服务需求者与公墓数量之间供需不平衡,墓穴使用率超出设计能力,并且墓地价格持续攀升,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墓地的需求较大1
说起公墓大家都不陌生,北京的公墓也有好不少家,但是大部分人应该不知道公墓也是有分类的,不同的墓地性质,分为不同种类。
根据公墓性质的主要分为三类,公益性公墓,经营性公墓和环保型公墓。
公益公墓主要是农村村民骨灰安葬的公共墓地。此外,在建设开发公益性公墓时,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,要主要保护环境,避免大面积开垦土地,维护生态,重要的是公益公墓是不对外出售的。

经营性公墓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有偿提供骨灰安葬的公墓。它属于第三产业。在运营过程中是要向国家缴纳税收的,因此价格会相对较高。
环保公墓实际上是新型公墓,包括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。这些方式都是非常节约土地的绿色安葬方式。
区分公墓性质可从 设立主体、土地性质、经营模式、服务对象、审批流程 等维度切入,以下是具体分析:
一、按设立主体和经营性质划分
1. 公益性公墓
设立主体:由政府或村(居)委会主导建设,属于公共服务设施。
土地性质:一般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或划拨土地,成本较低。
服务对象:主要面向本地村民、居民,需提供户籍证明等材料。
价格特点:收费标准由政府核定,价格较低,通常包含墓穴成本、管理费等,无商业盈利目的。
审批流程:需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,报市级民政部门备案,不允许对外销售。
典型场景:农村地区的公益性墓地,仅限本村村民安葬使用。
2. 经营性公墓
设立主体: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,以盈利为目的。
土地性质: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,需缴纳土地出让金。
服务对象:面向全社会公开销售,无户籍限制。
价格特点:市场定价,价格较高,包含土地、建设、管理等成本,部分高端公墓价格可达数十万元。
审批流程:需经省级民政部门批准,取得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可合法销售墓穴。
典型场景:城市中的大型公墓,如北京八宝山公墓、上海福寿园等。
二、按使用功能和服务类型划分
1. 普通公墓
功能:提供传统墓穴安葬服务,分为单人墓、双人墓等,部分设有骨灰寄存区。
特点:布局规整,墓碑样式相对统一,适合大众需求。
2. 生态公墓
功能:推行绿色殡葬方式,如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、海葬等,不立传统墓碑,使用可降解骨灰盒。
特点:环保节能,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,部分地区政府给予补贴。
3. 宗教公墓
功能:面向特定宗教群体(如佛教、基督教等),按宗教习俗设计安葬方式和园区布局。
特点:带有宗教文化元素,如佛教公墓可能设有佛堂、经幡等。
4. 回民公墓
功能:专门为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提供土葬服务,遵循伊斯兰殡葬礼仪。
特点:独立园区,严格遵循 “入土为安”“速葬薄葬” 原则,不允许火葬。
三、按管理归属和区域划分
1. 国有公墓
管理主体:由民政部门或国有企业直接管理,如烈士陵园、部分城市公墓。
特点:管理规范,服务有保障,价格受政府监管。
2. 集体公墓
管理主体:由村集体或乡镇政府管理,通常为公益性公墓。
特点:服务范围限于本村或本乡镇,规模较小,收费低廉。
3. 外资或合资公墓
管理主体:由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投资建设,多见于一线城市。
特点:引入国际化管理模式,提供高端定制服务,价格较高。
四、如何辨别公墓合法性?
查看资质文件
经营性公墓需公示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《土地使用证》《营业执照》,可要求查看原件。
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销售,若发现向非本地居民出售,可能属于违规。
核实土地性质
通过当地自然资源局查询土地用途,若为 “殡葬用地” 则合法;若为耕地或林地,则可能存在违建。
警惕非法销售
非经营性公墓(如农村公益性墓地)若以盈利为目的对外销售,属于违规,购买后无法获得合法权益保障。
咨询民政部门
拨打当地民政局电话(如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转接),核实公墓是否在民政部门备案。
五、常见误区提醒
“墓地使用年限” 误区:
经营性公墓的土地使用年限一般为 50 年或 70 年(与住宅用地一致),但墓穴管理费需定期缴纳(通常 10-20 年缴一次),逾期未缴可能被视为无主墓处理。
“炒卖墓穴” 风险:
我国禁止墓穴投机炒作,《殡葬管理条例》明确规定 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”,违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
通过以上维度综合判断,可帮助消费者选择合法合规的公墓,避免因贪图便宜或轻信宣传而陷入法律风险。